谢玲 王瀚宇
运动戒毒疗法是指通过特定运动促进戒毒人员调节情绪、建立积极心态,进而抑制毒品依赖、减少滥用行为,最终实现脱毒脱瘾的毒品戒治方法。目前,随着戒毒重心逐渐向社区转移,一些社区戒毒人员开始尝试使用运动方法开展康复训练。依托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探讨构建由点及面的运动戒毒社区网络,并结合运动戒毒的适用条件增加可操作性,有助于带动社区戒毒人员改善身心状况,重回人生正轨。
理论依据
戒毒人员进行运动训练时,体内产生的内源性大麻素和内啡肽能够有效降低成瘾性物质对人体的不良刺激,影响神经递质的活动,改善大脑神经环路功能与生理机能,从而弱化个体获药动机、防范毒品复吸。自1985年国外学者首次建议将运动疗法应用于毒品戒治后,经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有氧与无氧两种运动模式均可实现毒瘾矫治效果。有氧运动是指肌肉在有氧供能代谢下的持续性运动,如慢跑、骑行、跳绳等。戒毒人员在有氧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大脑的奖赏环路释放更多的多巴胺,通过神经递质活动调节负面情绪,减轻戒断症状,转移注意力,降低复吸风险,持续8周的有氧运动还能有效增强戒毒人员的运动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水平,有助于恢复身心健康。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无氧供能代谢下的爆发性运动,如冲刺、引体向上、俯卧撑等。戒毒人员只需完成1次中等强度的无氧训练即可激活大脑皮层运动区、增加脑血流量、加强各脑区间功能连接,而持续12周的无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戒毒人员的情绪控制能力、减缓药物渴求,防止毒品次生危害行为的发生。此前,国内学者曾对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运动干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团体活动和运动疗法的训练,受试者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适用条件
目前,国内一些戒毒人员尝试参与了社区组织的运动戒毒主题活动和运动干预课程,在改善身体机能和缓解抑郁、焦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实践看,运动戒毒疗法在社区实际推行需要以下条件:一是经济保障。确保戒毒人员有经济来源或家庭经济支持,用以满足其参与运动戒毒的营养补充和装备购置,这是适用运动戒毒疗法的先决条件。二是资源统筹。统筹协调社工或志愿者对辖区内戒毒人员开展个别化训练,满足运动时长和效果的要求,是规划运动戒毒方案的重要前提。三是配套设施。社区内是否配备或能否为戒毒人员提供专门运动场地、健身器材等设施,直接影响运动戒毒疗法的开展落实。四是规范参训。街道、社区能否聘请专业教练或招收志愿者,为戒毒人员制订运动康复计划并在后续跟进调整,事关运动戒毒疗法过程是否科学。五是习惯养成。运动戒毒疗法的理想状态应为培养戒毒人员的运动习惯,使其在康复之后仍能坚持自我锻炼,持续发挥运动的身心调控功能。此外,社工与医师能否在戒毒人员康复后进行定期回访与问询、了解其生活近况、评估其身心状态,关系社区运动戒毒是否长期有效。只有设法满足以上适用条件,破除社区推广的客观条件局限,才能提高戒毒人员参与运动戒毒的积极性,使运动疗法成为助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高效方法。
应用方式
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运动疗法在社区落地,同时结合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实际,对运动疗法项目的社区推广作出前导性、综合性、专业性的规划,有助于推动该新型戒毒方法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群中有效运用。
分类评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应以戒毒人员个人信息、体检结论等材料,作为运动疗法评估的基础。依据个人吸毒史、成瘾性物质、体质状况、心理健康水平、管控难度等指标,对戒毒人员设置不同的运动训练组别,组织社工、志愿者与专职人员开展运动戒毒,按照运动进度采用相关自评量表对戒毒人员身心状况进行阶段性监测。
强化保障。社区邀请专业人员向社工、志愿者和戒毒人员讲解运动戒毒的方法和技巧,鼓励戒毒人员通过日常训练计划增强意志力、提高生理机能、培养运动习惯。既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又要发挥场地优势,为社区戒毒人员提供必要的训练场所。
加强联结。社区可定期举办接力、球类、力量对抗等运动主题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戒毒人员、社工、志愿者、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引导不同主体之间消除隔阂、彼此鼓励,增强戒毒人员运动康复的信心。利用集体活动的互动氛围,使社区戒毒人员自发减少对外界的抵触情绪,脱离自我封闭的状态。通过运动培养社区戒毒人员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重建人际交往与共情能力。社工也可借助运动训练反馈结果,及时评估戒毒人员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强化日常分级分类服务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
制订方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吸毒人员体质普遍较弱,个体之间亦存在差异,理论上不宜制订统一的运动戒毒方案。因此,有条件的社区应以戒毒人员体质评估报告为基础因人施策,结合戒毒人员的兴趣和身心状态,制订不同运动形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长、运动频率的个案运动计划。其中,运动强度应作为关键要素,综合戒毒人员的心率水平、呼吸指数、自我感受等指标加以科学设定。一般而言,中等强度的训练更易于消除人体负面情绪、产生愉悦感受。相反,过大的运动强度会使戒毒人员感到焦虑、不安、疲惫,导致其产生抗拒心理而不能持续运动状态。而运动强度不足则难以达到增强体能、稳定情绪等预期效果。根据相关研究,对于不同类别的药物成瘾者应采用不同训练强度,例如甲基苯丙胺成瘾者适用中等强度抗阻训练,高强度抗阻训练则适用于海洛因成瘾者,社区在制订个体运动方案时应加以区分。
(作者谢玲系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王瀚宇系西南政法大学网络犯罪侦查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甘肃禁毒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通讯地址:兰州市广武门街道黄河沿38号 投稿邮箱:gsjdw@163.com
甘肃省禁毒协会 主办 陇ICP备20000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