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血和勇气书写英雄史诗

网站首页 » 禁毒人物

用热血和勇气书写英雄史诗


来源:中国禁毒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4/1/16 16:35:08 阅读次数:

1.jpg

安晓华荣获“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2023年11月27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


19名熠熠生辉的“最美”名单上,只有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队长安晓华,被刻意隐去了正面照片。


入警19年,安晓华和战友协作缴获各类毒品1.5吨,打入犯罪团伙12次。每一步,都行走在刀尖上,因为他的对手是最危险的毒贩。


隐去照片,是一种关爱和保护,也是特别的礼赞。


12次卧底侦查,历经生死考验


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执法调查队队长,安晓华荣获过个人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22年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23年获评“十大国门卫士”“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我深知,我的每一次成长进步、获得的每一份荣誉,它不仅仅属于我,更属于那些长眠于祖国边防线上的英烈,属于长年累月驻守在雪域高原、大漠戈壁、边陲海岛、国门口岸的战友们,属于时时刻刻以人民利益为念、为人民利益而战,时时刻刻以边关为家,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壮丽英雄史诗的每一名戍边人。”安晓华说,入警19年来,他只是履行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


安晓华于2004年6月从云南省警官学院毕业入警原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经过派出所、一线边防检查站等岗位锻炼后,2012年他怀着投身禁毒事业的理想,成为了一名缉毒民警。


被分配到边境某派出所,也就是刚刚参加工作的第2天,他就与战友一起赴外地执行抓捕吸毒人员的任务。“抵达目的地后,抓捕行动并不像想象中顺利。”安晓华回忆,吸毒人员分散在山洼的几个窝棚里,当安晓华和战友冲入其中的一个窝棚时,警觉的吸毒人员反应很快,其中一人持火药枪与他们对峙,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对峙中,战友对持枪者严正警告,安晓华则看准时机一个箭步冲上去,夺掉枪支,将持枪者按倒在地。当天的行动,共捣毁3个吸贩毒窝点,抓获吸毒人员49名,缴获枪支2支。安晓华的缉毒之路由此开启。


安晓华奋战在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一线,从定点查缉到外出侦办、从设伏到堵卡,从现场抓捕到化装侦查,先后参与专项行动20余次,化装打入犯罪团伙12次,成功摧毁贩毒团伙6个,参与侦办刑事案件20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350余名,缴获各类毒品1.5吨。


特别是在侦破2017年系列走私运输毒品案、“2018·10·25”武装贩毒案、“2019·05·16”特大走私贩卖毒品案、“2020·05·12”特大毒品运输案等案件中,安晓华展现了精湛的禁毒业务技能、高超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安晓华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曾被3个毒贩用枪指着头。“恐惧在所难免,但我不能绝望。”回忆起当时的危险情景,安晓华平静地说,关键时刻,我只想把毒贩绳之以法,其他的来不及多想。


2.png

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缉毒战场上,我们从不退缩、决不妥协”


在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有一个秘密一直藏在大家心中,这个秘密就是几盆兰花。它们是原保山边防支队案件侦查队教导员陈锡华生前所种,一直被安晓华和战友们照看着。


“保密的对象只有一个,就是陈锡华的爱人,因为怕嫂子睹物思人更加伤心。”安晓华介绍,陈锡华是云南禁毒战线的楷模,在一次侦办案件时,与顽抗的毒贩一同坠河,面对毒贩的疯狂施暴,他一直死死抱住毒贩没有放手,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师傅的离去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毒品犯罪是最阴暗、最暴力、最血腥和最丧心病狂的存在,我不但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更坚定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决心,因为师傅生前常说的话是‘愿天下无毒’。”如今作为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队长,也成了别人师傅的安晓华,常把那句“跟紧师傅,一切行动听指挥”挂在嘴边,每次办案他都要带队,因为在战斗中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是致命的。他说自己必须竭尽所能像师傅陈锡华那样站在年轻战友们的前面。


“19年的缉毒生涯中,有朝着我们疯狂开枪的,有冷不丁袭来的棍棒、石头、砍刀,有歇斯底里驾车冲卡的毒贩,也有拿钱威逼利诱腐蚀我们,甚至扬言伤害我们家人逼我们妥协的犯罪分子,但缉毒战场上,我们从不退缩、决不妥协!”安晓华说,每当听到公安民警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消息,他都深感心痛。选择这份职业,就意味着有奉献、有牺牲,即使是面对死亡,也必须挺身而出。


2019年,安晓华化装打入某贩毒集团内部,整整40天,与犯罪分子同吃同住、斗智斗勇,终于取得了毒贩的信任。在集中收网时,一名犯罪分子发现了他的身份,疯狂地挥舞着长刀向他冲来。幸好专案组的战友及时赶到,他才化险为夷。安晓华说,像这样的生死考验,许多战友都曾经历过,但大家从不退缩。


“守好国,才能护好家”


2023年的一个周末,安晓华的妻子赵娟(化名)正在收拾房间,小儿子在一旁把爸爸工作中获得的荣誉证书、奖章摞起来。“妈妈,爸爸的证书比我还高。”看着地上摞起来的证书和奖章,赵娟想到了丈夫,便给他拨了电话。


电话拨过去后,赵娟默默数着秒数,要是几秒钟后没人接听,她就得马上挂掉电话。“没接电话说明他正在一线。”赵娟说,选择了做他的妻子就会选择理解和支持。


结婚17年来,赵娟和安晓华一直聚少离多。在赵娟的印象里,结婚后,丈夫和自己完整吃完一顿饭的时候都很少。就在第一个孩子快要出生时,丈夫还紧急去了外地执行任务,和战友将一个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干禁毒的谁对家庭没有亏欠,我们执法调查队的战友们每个人都是舍小家顾大家。”所以每次领到奖章,安晓华都会交给妻子,让她好好保管,因为这是全体战友的奉献与付出。


“2020年5月,我带队到省外办案。就在案件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时,我接到妻子电话,她告诉我,父亲化疗后,病情再次恶化。”安晓华说,父亲患癌后先后化疗了28次,他没有完整陪护过1次。


“走到窗边,看着家的方向,我沉默了。我知道,父亲需要我,家也需要我,可是,整个案件的关键环节只有我才最熟悉。”当年6月5日,案件成功告破后,安晓华急匆匆赶到家,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直觉告诉他,父亲已然时日无多,他心如刀绞。弥留之际,父亲还在用微弱的声音叮嘱安晓华的母亲和妻子:“晓华是吃公家饭的,你们一定要理解他、支持他。”6月9日,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经常在外地办案,每每想起家人,我的心里总是莫名地愧疚。也许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但家人从来都没有对我抱怨过。因为,我和我的家人都知道,只有守好国才能护好家。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入警、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安晓华说。(宋米亚 张锦难


甘肃禁毒网版权所有 您是第 位访客

通讯地址:兰州市广武门街道黄河沿38号
投稿邮箱:gsjdw@163.com

甘肃省禁毒协会 主办 陇ICP备20000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