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由甘肃省禁毒协会主办,今天是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戒毒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戒毒指南

如何优化戒毒人员的动机结构?

来源:中国禁毒报 责任编辑:曹红娟 发布时间:2023/3/29 17:36:36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高愈 戚祯晖


戒毒动机是影响戒毒人员是否可以成功戒治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大部分戒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比较极端的现象,一个是情绪上易受挫,另一个是盲目自信。结合戒毒动机结构的构成因素逐一分析,这种现象其实源于戒毒动机结构的差异性。实践表明,女性戒毒人员戒毒认知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对毒品的认知偏差、自我认同出现偏差、毒品戒断认知偏差等,充分了解女性戒毒人员对戒毒认知的偏差是重构戒毒认知的重要一步,是探索她们戒毒动机结构的必要环节,有助于预防女性吸毒行为的产生,也是帮助女性戒毒人员成功戒毒的关键因素。


0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某戒毒所教育适应区40名女性戒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40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分别用动机量表等工具进行前测。对照组仅接受日常戒毒教育,实验组除了接受日常戒毒教育,还接受认知重构实验干预。干预期满后,分别用动机量表等工具进行后测。


02


研究设想


针对女性戒毒人员认知偏差的特点,对实验组的认知重构干预设置如下:一是针对毒品认知出现偏差的女性戒毒人员。教授成瘾的定义和标准,让女性戒毒人员充分学会和掌握物质成瘾的含义,并通过科学手段评估自己是否成瘾,一旦认为自己吸毒成瘾,就有了想戒除毒瘾的愿望,并且对学习如何戒除毒瘾的方法产生浓厚兴趣。二是针对自我认同出现偏差的女性戒毒人员。通过自我价值认同主题团体辅导,让女性戒毒人员自我分析失败的戒毒经历、价值认同缺失的原因,从中寻找、剖析导致自己复吸的具体错误理念,引导女性戒毒人员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与价值认同感,尝试改变自己错误的言行举止。三是针对毒品戒断认知出现偏差的女性戒毒人员。增设纠正偏差课堂,通过系统的认知重构,纠正女性戒毒人员面对渴求时的认知偏差,使其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教育戒治活动。尤其是以动机激发为主题的全套认知教育和团体辅导,使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能够得到较好地激发,帮助女性戒毒人员更加理性地对待毒品,从而知道在行为上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


03


研究内容


整个认知重构干预过程共10次,每次干预由课堂教学和团体辅导组成,教学与心理干预相继开展。课堂教学主要围绕三类女性戒毒人员所产生的认知偏差特点设置,通过讲授成瘾的定义和标准、纠正认知、动机激发等知识,引导戒毒人员正确评价自己的成瘾程度,理解自身认知偏差与吸毒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后,安排以动机强化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为主题的认知重构心理团体辅导干预,旨在激发女性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调动参与度,找到认知误区,提升女性戒毒人员在识别复吸时可能遇到的高危情境、心理健康管理技能及合理控制情绪的能力。对照组接受所内常规的戒治教育,包括法律常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回归社会教育等。


04


研究结果


经过认知重构干预后,研究人员对所有女性戒毒人员进行有关动机量表的测试。在干预第5周时的数据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悔恨情绪、认知调整、外部助推力、确信感四个方面,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教育后,在悔恨情绪、外部助推力、确信感三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认知调整维度有些许提升。可以看出,通过场所的日常戒毒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戒毒动机,使戒毒信心得到增强。实验组在进行干预后,在悔恨情绪、外部助推力、确信感方面存在微小差异。在认知调整上,出现明显上升。两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动机因子悔恨情绪与认知调整前后测差异得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认知重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实验组在面对渴求时常出现的认知偏差,动机结构得到一定优化。在干预第10周时,在对照组进行全部常规教育后,在悔恨情绪、外部助推力上,有微小上升,认知调整数据与此前没有太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场所的日常戒毒教育,戒毒人员对毒品危害和渴求感产生了客观的认识,增强了戒毒信心。实验组在悔恨情绪、确信感方面得分提高非常显著,戒毒人员悔恨情绪进一步强化,确信感增强。


通过系统性的认知重构,针对性地纠正戒毒人员在面对渴求时的认知偏差,使其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戒治活动和团询活动,从而自发产生更为强烈的戒毒动机,知道在行为上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进一步优化了动机结构。


05


研究思考


认知重构是提高女性戒毒人员戒毒动机、优化动机结构的关键性因素,认知重构心理干预后,女性戒毒人员戒毒动机明显得到了提高。体现了认知重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女性戒毒人员的认知偏差,优化了动机结构,她们对待毒品的看法和毒品应对方式变得更加理性,激发了其戒毒动机。


认知重构心理干预可操作性强,可行性及可适用性较好,可推广使用。但这一方法也存在不足,一方面,评判方法太单一,测试的样本需要不断扩大才能有利于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在验证方面,只选择了戒毒动机量表,缺少脑神经等其他生物学方面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在评估工具的使用、测量等步骤上需要更加科学、严谨。 


(作者单位:上海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甘肃禁毒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通讯地址:兰州市广武门街道黄河沿38号 投稿邮箱:gsjdw@163.com

甘肃省禁毒协会 主办 陇ICP备20000024号-1